
2023年旅游行业迎来了全面复苏,各地景区、街区和博物馆等热闹非凡,各种新兴旅游形式层出不穷,这一年,不仅见证了传统旅游业的强劲反弹,还涌现出许多创新的旅游模式和热点事件,以下是对2023年旅游热点新闻的详细介绍:
1、文旅局长“卷”上天
背景与现象:在移动网络高速发展的背景下,各种“种草”短视频和“打卡”短视频深刻影响着游客的旅游决策,为了宣传本地文化旅游资源,吸引游客的关注和打卡,许多文旅局长纷纷从幕后走到台前,推出了极具地方文化特色的短视频。
案例:四川文旅集合各市县文旅局长推出的百余条《文旅局长说文旅》系列短视频播放量达3.5亿次,不少景区的游客接待量因此大幅上涨。
影响:这种花式内卷带来了流量,有效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出圈,但更重要的是将“流量”转变为“留量”,不断完善丰富旅游产品、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,才能真正实现从“网红”到“长红”。
2、淄博烧烤成“顶流”

背景与现象:今年春天,淄博烧烤因其独特的风味和人情味火爆出圈,成为全国瞩目的现象级热潮。
原因:淄博烧烤的走红不仅因为其美味,更在于淄博政府和居民的热情好客以及诚信友爱的城市氛围,去年淄博免费接待了一批隔离的大学生,今年他们带着朋友回来吃烧烤,并在短视频平台上大力宣传。
措施:淄博举办烧烤节庆祝活动,开辟了“烧烤专列”,制定烧烤地图,并开放青年驿站,提供半价入住优惠,本地居民为了让游客们吃好、喝好、玩好,酒店不涨价,腾出停车场。
影响:淄博烧烤的成功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,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,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。
3、贵州“村超”燃爆全网
背景与现象:贵州“村超”因其浓厚的烟火气和民族特色节目而受到广泛关注。
特点:比赛期间穿插了吹芦笙、唱苗歌、唱侗族大歌等特色节目,保持了原生态的民族特色。
影响:榕江住宿业营业收入大幅增长,吸引游客250万余人次,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.39亿元。
4、天津大爷跳水火出圈
背景与现象:天津的跳水大爷们在社交媒体上走红,使得跳水所在地成为网红打卡景点。
原因:天津大爷们的跳水活动充满了烟火气中的松弛感,满足了年轻人追求松弛感的心理需求。
影响:全国各地的游客蜂拥而至,甚至有网友称之为“8A景区”。
5、跟着亚运去旅行
背景与现象:亚运会的举办掀起了一股体育元素的旅游热潮。
措施:浙江省发布“诗画江南 活力浙江”12条主题漫游长廊、“看亚运 游浙里”浙江十大亚运文旅精品线路,杭州市发放百万份“亚运文旅大礼包”。
影响:亚运会直接拉动了杭州及协办城市的旅游消费,餐饮、酒店、交通、景点、购物等消费纷纷上涨。
6、寺庙旅游兴起
背景与现象:寺庙旅游成为年轻人的新宠,相关监测数据显示,寺庙的搜索量增长了368倍。
原因:寺庙旅游提供了情绪价值,年轻人在寺庙中寻求心理寄托和确定性。
影响:寺庙成为年轻人宣泄情绪和寄托希望的地方,节假日期间寺院内请手串、开光的门前排满了年轻人。
7、反向旅游兴起
背景与现象:为了避开人流聚集的大城市或热门城市,反向旅游成为了年轻人新的选择。
特点:小众城市和景点悄然崛起,例如延吉、台州、柳州、宜宾、芒市等,这些地方客流量小,本土生活气息浓郁,吃住行性价比非常高。
影响:反向旅游不仅避开了人流,还能让游客惬意地规划旅游行程,充分体验到当地特色。
8、特种兵式旅游流行
背景与现象:“青春没有售价,硬座直达拉萨”,特种兵式旅游在年轻人群体里悄然流行开来。
特点:追求极限挑战,日行数万步,三天逛三城,主打的就是一个“去过”。
影响:特种兵式旅游因其高性价比和挑战性而受到年轻人的喜爱,社交平台的助推使得这一旅游形式不断延续热度。
9、演唱会旅游兴起
背景与现象:越来越多的观众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,演唱会成为各大城市当之无愧的旅游流量密码。
数据: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,今年前三季度,旅游演艺客均收益贡献是同期景点门票客均收益贡献的5倍。
影响:演唱会不仅带动了旅游消费,还提升了观演周边酒店的溢价率,最高可达40%以上。
这些事件不仅展示了旅游行业的多样性和创新性,也为未来的旅游市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。
以上就是关于“2023旅游热点新闻”的问题,朋友们可以点击主页了解更多内容,希望可以够帮助大家!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