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通海,这座藏于滇中腹地的古城,以“礼乐名邦”闻名遐迩,漫步青石板街道,空气中飘散着百年桂花树的幽香,远处传来通海洞经古乐的丝竹声,这座同时坐拥高原湖泊与明清古建筑群的城市,正用独特的方式讲述着时间的故事。
山水相映的天然画屏
杞麓湖365公顷的碧波是通海最灵动的眼眸,清晨湖面蒸腾的薄雾中,白鹭掠过湿地芦苇丛,骑行环湖绿道的游人常与扛着鱼篓的当地渔人相遇,湖东岸的落水洞暗河系统堪称地质奇观,雨季时可见“湖水倒流”的特殊水文现象,2023年新开放的观鸟栈道设有8处生态观测点,手持望远镜可清晰观察到紫水鸡、钳嘴鹳等珍稀鸟类。
中国四大古建筑群的活态传承
始建于唐代的秀山古建筑群,67座明清殿阁依山势层叠而上,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清凉台明代格子门上的透雕“八仙法器”,工匠用0.3毫米的雕刻刀在楠木上刻出可转动的葫芦与花篮,每周三上午,文昌宫仍有身着青衫的老者用传统工尺谱教授洞经音乐,游客可预约参与三弦、古筝等乐器的体验课程。
舌尖上的马帮记忆

通海古城南门的炊锅老店保留着茶马古道的饮食密码:直径80公分的铜炊锅里,九层食材严格遵循“山珍在上,海味居中,时蔬垫底”的古法,兴蒙乡的喀卓百花宴则展现了南方高原蒙古族的饮食智慧,荷花酥与玫瑰花酱搭配现挤的羊奶酸奶,成为社交平台热门的打卡美食。
非遗工坊的现代演绎
通海银饰锻制技艺传承基地提供定制服务,游客可亲手捶打錾刻属于自己的“银锁片”,在河西镇的手工酱油作坊,老师傅会指导访客用竹筛晾晒豆酱,体验“日晒夜露”的365天酿造周期,每周六的文庙非遗市集,能邂逅正在制作通海高台(国家级非遗)微型模型的民间艺人。
特别提醒摄影爱好者:每年11月至次年3月,杞麓湖南岸的500亩油菜花田与秀山古柏会形成绝佳的色彩对比,建议选择雨后的清晨前往,薄雾中的古建筑群与湖面倒影将呈现水墨画般的视觉效果。(本文作者曾参与《中国国家地理》云南特辑采编工作,实地考察通海文旅资源3次)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