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淮北,这座皖北小城常被贴上“煤城”标签,却藏着令人惊喜的旅行密码,三年前偶然路过,却被石板路上飘来的油茶香绊住了脚步,从此每年都要来寻访这份独特的皖北韵味。
解锁古城印记
相山公园的古柏群已守望千年,清晨登山时总能看到练五禽戏的银发老人,山腰显通寺的檐角铜铃随风作响,香炉里飘出的檀香与晨雾缠绕,这里保留着唐代始建时的建筑规制,飞檐弧度都透着盛唐遗风,建议赶在日出前登顶,当第一缕阳光穿透显通寺飞檐,会明白为何乾隆当年在此题下“惠我南黎”。
临涣古城墙的土夯痕迹里能摸到战国温度,站在城垣豁口处,南阁茶馆的说书声和油条入锅的滋啦声会同时钻进耳朵,老茶客捧着粗瓷碗喝棒棒茶的模样,让人恍惚穿越回《清明上河图》里的市井画卷。
水韵新篇
南湖的芦苇荡藏着摄影师的秘密——每年11月,迁徙的白天鹅会在此歇脚,环湖骑行道两边的乌桕树在深秋会铺就红黄地毯,建议租辆双人自行车,在20公里环湖路上收集四季色彩,湿地观鸟塔顶层藏着惊喜:透过望远镜能看到正在筑巢的震旦鸦雀,这种中国特有珍稀鸟类的出现,印证着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的奇迹。

隋唐运河古镇的青石板在雨后泛着幽光,柳孜码头遗址出土的宋代货船构件陈列在运河博物馆,当看到船舱里完整保存的景德镇青白瓷时,突然理解了这个内河码头为何能跻身世界遗产名录,夜幕降临时分,古运河两岸灯笼渐次亮起,皮影戏馆传来的锣鼓声会带着你回到大运河最繁忙的年代。
味觉档案
汪家羊肉汤的秘诀在凌晨三点开始熬煮的羊骨老汤,配着马蹄烧饼撕着吃才是地道吃法,临涣培乳肉要用三年陈酱在陶罐里煨足六小时,肥肉颤巍巍却入口即化,配着当地人自酿的包瓜酱,这道看似粗犷的硬菜藏着淮北人待客的细腻。
濉溪老城石板街的油茶铺子清晨五点就飘香,花生、芝麻、面筋在浓稠汤汁里翻滚,配着刚出炉的壮馍,是本地人吃了三代的老味道,若是十月来访,一定要去石榴园里现摘现榨汁,塔山石榴的酸甜感会颠覆你对石榴的认知。
出行备忘录
春秋两季最宜造访,四月的相山梨花和十月的石榴红最不容错过,高铁淮北站到市区仅20分钟车程,建议住在南湖附近,晨跑时能邂逅散步的环颈雉,老城区适合步行探索,巷子里的裁缝铺仍用着蝴蝶牌缝纫机,转角可能就遇上正在晾晒酱豆的老作坊。
在运河古镇遇见摆残棋局的老人,他教我辨认古建筑上的悬鱼构件时,忽然觉得旅行攻略永远写不尽一座城的全部,淮北的妙处恰在于此——它不急着展示所有,却总在某个巷口给你不经意的惊喜,如今再到临涣茶馆,已能熟练地用三块钱买整天茶水,看阳光在八仙桌的裂缝里慢慢爬行,这样的时光,或许才是打开淮北的正确方式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