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走在景区入口处,突然发现脚下是缓缓上升的电梯,这种体验是否让你既惊喜又困惑?当代旅游业早已突破传统游览模式,越来越多景区将电梯作为基础设施融入设计,这些打破常规的设施究竟存在于哪些场景?它们如何改变着人们的旅行方式?
自然奇观与科技结合
张家界天门山景区的穿山电梯直接将游客从山脚送达天门洞广场,128米垂直高度的全透明轿厢让恐高者屏息,却也使原本需要攀爬999级台阶的旅程缩短至5分钟,黄山玉屏楼登山电梯同样将险峻山路转化为平稳旅程,花岗岩山体内部隐藏的电梯井道与自然景观浑然一体。
历史遗迹的人性化改造
西安城墙永宁门段在保护明代城砖的前提下,将电梯嵌入城墙马道旁,金属框架刻意做旧处理,与600年历史的青砖形成微妙呼应,故宫博物院在部分区域设置的隐形升降平台更值得称道,通过仿古砖纹装饰,让现代设施完美隐入红墙黄瓦之间。
城市地标的必选项

上海中心大厦的极速电梯以20.5米/秒的速度将游客送至118层观光厅,263台电梯组成的立体交通网成为超高层建筑标配,澳门旅游塔的环形玻璃电梯在上升过程中逐步展现360度全景,这种设计被迪拜哈利法塔等全球十大高楼竞相效仿。
特殊地形的解决方案
重庆洪崖洞的11层立体山城建筑群,8部交错运行的观光电梯破解了78米高差的通行难题,香港太平山缆车虽以轨道运输为主,但山顶凌霄阁内设置的12部螺旋电梯,有效疏导着日均2万人次的客流量。
当我们在贵州平塘天眼景区乘坐电磁无声电梯深入洼地,或是在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体验防沙电梯时,会发现这些设施早已超越单纯的功能性,它们用克制的科技介入,重新定义了旅游场景的舒适度与可达性,或许未来某天,进门是否需要步行,将成为衡量景区服务等级的重要标尺。(本文不涉及任何商业推广信息)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