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旅游景点开店如何选品?把握这6类生意稳赚人气
在旅游景点开店,选品逻辑与日常商业完全不同——游客停留时间短、消费冲动性强、需求集中且场景明确,想要快速吸引客流并实现盈利,必须精准抓住“短时高频”“体验感强”“地域特色”三大核心,以下六类店铺模式,经市场验证具备较高成功率。
1. 地方小吃与便携美食
景区餐饮永远是刚需,但竞争激烈,突围关键在于“本地化”与“便捷性”,比如云南大理的鲜花饼现烤店、西安回民街的肉夹馍档口,将地域饮食文化浓缩为即食产品,单价控制在15-30元区间,既能满足游客尝鲜心理,又适合边走边吃,重点在于食材可视化(明厨亮灶)、出餐速度快,搭配方言标语等文化符号,拍照分享率提升40%以上。
2. 文创主题零售店
游客购买纪念品的需求从未消退,但传统工艺品店正被“文创+”模式取代,参考故宫文创的成功经验:单价50-150元的创意衍生品(书签、盲盒、联名商品)更易触发消费,店铺需强化设计独特性——例如杭州西湖边的“断桥相会”主题伞具,结合定制刻字服务,让商品具备强社交传播属性。

3. 沉浸式体验工坊
新一代游客更愿为体验付费,在古镇景区开设扎染、陶艺等手作体验馆,单次收费80-200元,耗时30-60分钟,恰好填补游客碎片时间,关键要设置“成果带走”环节(自制陶杯可邮寄),并设计拍照打卡点,数据显示,带体验环节的店铺二次传播率比普通店铺高3倍。
4. 应急服务站点
抓住游客即时痛点往往能创造高利润,夏季景区入口处的防晒用品摊(帽子、冰袖),雨季山脚的雨衣自动贩卖机,冬季滑雪场的暖宝宝零售点,都属于“低关注但高转化”品类,这类店铺需严格控制SKU数量,选择体积小、毛利超60%的应急商品,采用自助式销售降低人力成本。
5. 网红茶饮甜品店
餐饮赛道中,茶饮仍是流量之王,但景区店需差异化定位: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原景区主打“高原玫瑰奶茶”,海滨城市推出“海盐椰青特调”,结合地名设计杯套、杯贴,附加“打卡地图”等互动元素,重点在于出杯速度控制在2分钟内,避免游客因等待流失。
6. 轻装备租赁点
针对特定景区需求提供租赁服务,收益远超想象,例如滑雪场的护目镜租赁、海岛景区的沙滩玩具套装出租、古装影视城的汉服体验馆,采用“押金+计时收费”模式,日均周转率可达300%,关键在于选址——必须在游客必经之路且无竞争点位。
关键提醒:景区开店切忌盲目跟风
同一景区内,奶茶店开到第五家时,首家的利润率通常会下降60%,选址前需实地统计2公里内同类店铺数量,优先选择需求未被满足的品类,例如在亲子游客占比超40%的景区,可增设儿童汉服租赁+跟拍摄影组合服务;文艺青年聚集的古镇,尝试“旧书换咖啡”等新型业态。
最终建议:用“3天法则”验证选址——在目标点位观察3天,记录每小时客流类型、消费偏好,甚至垃圾桶内的包装纸品类,数据比直觉更可靠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