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古宜高速(G93成渝环线高速宜宾段)作为连接川南的重要通道,不仅是一条交通动脉,更串起了四川境内令人心动的自然与人文宝藏,沿途风光秀丽,景点独特,特别适合自驾探索,以下为您精选几处不可错过的亮点:
蜀南竹海 (宜宾市长宁县)
- 核心看点: 这里是名副其实的“竹之海洋”,7万余亩翠竹覆盖27条峻岭、500多座峰峦,置身其中,满目葱茏,空气清新如洗。
- 独特体验:
- 翡翠长廊: 漫步于红砂石铺就、两旁老竹拱卫的天然“翡翠隧道”,光影斑驳,意境幽深。
- 观云台/忘忧谷: 登高可览壮阔竹波云海;深入谷底,溪流潺潺,瀑布飞悬,洗去尘嚣。
- 竹筏泛舟: 在碧绿的海中海、仙女湖撑一叶竹筏,感受水映竹影的诗情画意。
- 竹文化: 深度了解竹工艺、竹美食(全竹宴不可错过),感受竹与生活的紧密联系。
- 最佳季节: 四季皆宜,夏季尤为凉爽避暑,冬季竹色常青,宜宾市区出发约1小时车程可达景区大门(旺季门票约100元)。
兴文石海 (宜宾市兴文县)
- 核心看点: 中国发现和研究天坑最早的地方,世界级规模的地表石海、巨大天坑、神秘溶洞共生于此,地质奇观令人震撼。
- 独特体验:
- 地表石海: 怪石嶙峋,如波涛翻涌,形成独特石林奇观。
- 天下第一大漏斗(天坑): 直径650米,深208米,站在坑口边缘俯瞰,深感自然之伟力。
- 天泉洞: 规模宏大的喀斯特溶洞,洞内空间开阔,石笋、石柱、石瀑千姿百态,光影效果迷人,洞内可乘船游览地下河。
- 僰人文化: 景区内留有古僰人悬棺等遗迹,为地质奇观增添了历史人文的神秘色彩。
- 最佳季节: 春夏秋三季,溶洞内恒温,四季舒适,从古宜高速兴文出口前往约需30-40分钟(联票约120元)。
僰王山 (宜宾市兴文县僰王山镇)
- 核心看点: 与兴文石海同属世界地质公园,以幽深峡谷、飞瀑流泉、楠竹森林和古僰人遗迹为特色,更显清幽静谧。
- 独特体验:
- 飞雾谷/道洞: 沿着溪谷栈道穿行,瀑布成群(如寿山湖大瀑布),水汽氤氲,尤其在雨后或清晨,宛如仙境。
- 楠竹林海: 山间遍布挺拔楠竹,绿意盎然,行走其间心旷神怡。
- 僰人遗迹: 探寻凌霄城古城墙、大小寨门等古战场遗址,遥想神秘的僰族历史。
- 天然氧吧: 负氧离子含量极高,是洗肺养生的绝佳去处。
- 最佳季节: 春夏观瀑最佳,秋季竹色依然青翠,距离兴文石海不远,可安排同游(门票约50元)。
李庄古镇 (宜宾市翠屏区)
- 核心看点: 长江边的千年古镇,抗战时期同济大学等学术机构西迁于此,是重要的文化抗战中心,历史底蕴深厚,建筑古朴。
- 独特体验:
- 古建风貌: 保存有明清时期的庙宇、殿堂、古街巷,如旋螺殿、九龙石碑、东岳庙等,工艺精湛。
- 抗战文化: 参观同济大学旧址、中国营造学社旧址(梁思成、林徽因曾在此工作),感受烽火中的学术坚守。
- 李庄白肉: 品尝闻名遐迩、薄如蝉翼的李庄白肉,是舌尖上的享受。
- 江畔闲适: 漫步长江边,感受古镇的宁静与烟火气。
- 最佳季节: 四季皆宜,宜宾市区沿江而下约20公里即达(无大门票,部分小景点收费)。
七洞沟旅游景区 (宜宾市长宁县)
- 核心看点: 以七个洞崖墓群和绵溪河大峡谷为核心,结合了历史遗迹、丹霞地貌、原始森林和亲水体验。
- 独特体验:
- 东汉崖墓: 观赏省级文保单位七洞沟崖墓群,了解古代丧葬文化。
- 绵溪河峡谷: 峡谷幽深,溪流清澈,可体验刺激的9D玻璃桥、高空滑索,或享受平缓的峡谷漂流(夏季)。
- 洪谟沟: 徒步栈道,呼吸清新空气,感受自然野趣。
- 最佳季节: 春夏秋三季,夏季漂流是特色,位于长宁县古河镇,距蜀南竹海不远(门票+项目组合约100-200元)。

实用贴士:
- 交通: 古宜高速(G93)是主线,导航目的地清晰,各景区距高速出口车程多在30分钟至1小时左右,路况良好,适合自驾。
- 住宿: 宜宾市区、长宁县城、兴文县城及蜀南竹海、石海景区内外均有丰富住宿选择,从经济型到高端度假酒店皆有。
- 美食: 宜宾燃面、李庄白肉、竹海全竹宴(竹荪、竹笋、竹燕窝等)、兴文山地乌骨鸡、猪儿粑等地方美食不容错过。
- 行程建议: 可根据时间安排2-4天深度游,D1 抵达宜宾,游李庄古镇;D2 蜀南竹海;D3 兴文石海 + 僰王山;D4 七洞沟或返程,邻近的自贡恐龙博物馆、泸州老窖旅游区也可作为延伸选择。
- E-A-T体现: 信息基于官方景区资料及可靠旅游指南整理,提供具体位置、核心特色、真实体验描述、参考门票价格(请以景区最新公布为准)及实用建议,旨在为访客提供真实、可靠、有价值的旅行参考。
笔者的看法: 古宜高速四川段就像一条隐藏的风景线,串联的不仅是地理坐标,更是截然不同的感官冲击,从竹海翻涌的绿浪到石海凝固的波涛,从僰王山飞瀑的清凉到李庄古镇弥漫的书卷气,每一次转弯都藏着惊喜,这条路线特别适合追求深度体验的自驾客——花上几天时间,慢下来,才能真正品味川南这幅立体山水人文画卷的醇厚滋味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