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远眺是一种简单却常被忽视的视觉调节方式,在长时间面对屏幕或近距离用眼后,将视线投向远方,能够有效缓解眼部疲劳、调节睫状肌紧张,并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视力状态。
一次理想的远眺应持续多长时间?
根据多位眼科医生的建议,每次远眺最好持续5至10分钟,这个过程不必刻意计算时间,而是以眼睛感到放松、调节舒缓为准,如果处于连续工作或学习的环境中,可以遵循“20-20-20”原则:即每近距离用眼20分钟,就向20英尺(约6米)以外的远处注视20秒,虽短暂,却足够让眼睛得到休息。
除了时长,远眺的质量也很重要,尽量选择视野开阔、有自然光线和绿色植物的环境,望向窗外的树木、天空或远处的建筑,比望向另一面白墙更有利于眼肌放松,光线应柔和适中,避免强光直射双眼。
很多人误以为远眺需要“努力看清”某个远处物体,其实不然,真正的放松应是自然地将目光放远,保持呼吸平稳,甚至可轻微移动视线,而不是紧盯一处。
对于儿童和青少年,保持良好的远眺习惯尤为重要,发育阶段的视觉系统若长期处于紧张状态,更容易引发近视,家长可鼓励孩子在课间休息时走出教室,多看远处景物。

成年人尤其是办公人群,也应当有意识地将远眺融入日常生活,设定定时提醒,或用喝茶、起身接水的片刻时间远望片刻,都是容易实践的方式。
有人认为远眺只是心理作用,并无实质效果,但从视觉生理学来看,当我们注视远方,眼部睫状肌得以松弛,晶状体形状恢复,这直接减轻了眼睛的负担,它是一种符合人体工学的自然调节方法。
远眺不需要器材、不受场地限制,是一种真正低成本、高效益的健康习惯,它不仅是眼睛的休息,也是一种精神的短暂松弛,在凝视远方的那一刻,人也从眼前的忙碌中抽离,获得片刻宁静。
不妨从今天起,给眼睛几分钟的自由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